小儿病毒性脑膜炎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临床表现

1、前驱期患儿有发热、头痛、肌痛、呕吐、腹泻等表现。
2、脑炎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神经异常的表现多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惊厥等,重者则大脑、丘脑下部、底节、脑干、小脑和脊髓的症状都可能有异常表现。精神异常表现为兴奋多语、烦躁、哭笑无常、失眠、行为异常、幻觉、幻想,或表情淡漠、缄默不语、活动减少、不吃、定向力差、记忆力减退、大小便失禁等。
3、伴随症状在脑炎发病之前或同时伴有相应病毒感染的症状。

发病机制

小儿病毒性脑炎80%以上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癌疹病毒等。病毒自呼吸道、胃肠道或经昆虫叮咬侵入人体,在淋巴系统内繁殖后经血循环(此时为病毒血症期)到达各脏器,在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前即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但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时,病毒血症就消失。此外病毒亦可经嗅神经或其它周围神经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可以是病毒直接损伤的结果,也可是“感染后”的“过敏性”脑炎改变,导致神经脱髓鞘病变、血管及血管周围的损伤。
脑膜炎是一种流行性疾病。细菌性脑膜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由呼吸道传染,传染后2--7天发病。其主要症状是高烧39℃左右,昏睡甚至意识模糊;怕光不想睁开眼睛;剧烈头痛,颈项强直;一岁半以下的婴幼儿的前囟门会轻微地突出、呕吐、有的还可能出现紫红色的皮疹等症状。5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发生此症。它通常都以散发病例出现。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多发生在夏季,肠道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乙脑病毒引起的由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染。而且多发生在5岁以上的儿童身上。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症状与细菌性脑膜炎相似。相对来说,细菌性脑膜炎比病毒性脑膜炎严重得多,严重的可能致命。
儿童所发生的细菌性脑膜炎大都是由于脑膜炎球菌所致。遭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引起脑膜炎的另一种常见病因、但是从1993年医学界为婴幼儿引入常规免疫接种之后,这种情况就极为罕见。还有许多其他的病毒可以引起脑膜炎,包括那些引起感冒、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毒。与细菌性脑膜炎一样,目前尚不知是什么引发这些病毒赞成脑膜感染,从而发生了脑膜炎。

检查

脑脊液检查,多数压力增高,外观清亮,白细胞总数为0-数百,病初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直接涂片无细菌发现。发病早期应收集答辩、咽分泌物和脑脊液等做病毒学诊断,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病毒培养的阳性率虽高于脑炎,但仍有1/3病例无法肯定致病病毒。

实验室检查

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多出现颅内压增高。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脑水肿所致,因此发生脑疝的危险性较具有不对称占位效应的疾病要小。故腰穿多较为安全。脑脊液主要表现为细胞增多,多以淋巴细胞为主,但HSV脑炎早期常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伴有出血性改变。蛋白质常轻中度升高。糖浓度改变一般不明显,但脑实质损害严重者可有轻微下降。脑脊液中有可能培养出病毒,但阳性率远低于无菌性脑膜炎。
脑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主要为高波幅慢活动,呈弥漫性分布。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无菌性脑膜炎。在昏迷病人,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癫痫发作。在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可记录到特殊的异常式样,例如周期性一侧痫样放电。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脑炎的诊断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HSV脑炎,CT可见高密度强化性病变,位于颞叶底部或额叶。这种病变在MRI的T2加权像可能更为明显,表现为多发性病灶。CT或MRI均可能发现继发性出血性脑梗塞

鉴别诊断

小儿病毒性脑炎(一)各种病毒感染时血中均可出现一定数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但很少超过10%。
(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类似症状,血中也可出现较高比例的异常淋巴细胞,但血清嗜异凝集反应阴性或抗体效价很低,停用药物后,病情迅速好转,异淋百分比很快下降。此种情况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型异常淋巴细胞较多时须与急性白血病鉴别,必要时做骨髓穿刺明确诊断。
1.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有关。
2.急性意识障碍(acuteconfusion)与脑实质炎症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昏迷、瘫痪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争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征与颅内感染有关。

治疗

一般治疗,退热、保证水电解质和营养供给,重症病儿应在ICU监护治疗。控制惊厥发作,处理颅内压增高和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在未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前,应常规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每日地塞米松对急性期病情有一定的疗效,但尚有争议。
各种减毒病毒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以明显减少了这些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总数神经系统合并症。

治疗介入

介入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之所以表现出一系列中枢神经受损症状,是由于脑白质水肿、液化、坏死及充血或点状出血而造成血流淤滞,颅脑水肿,颅压增高,使病变区的循环及供氧发生障碍,在急性期它又阻碍脑组织可逆性损害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供氧,对于保护脑细胞和促进脑损伤的恢复是关键的治疗,而高压环境下吸纯氧能迅速大幅度增加氧含量,显著提高血氧张力,加强血氧向组织间弥散,在短期内有效地纠正脑和机体的缺氧状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降低脑代谢,可减慢或中止病变恶化,为受损的脑细胞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患儿行高压氧治疗能加速智力、记忆、思维、运动等功能的恢复,减少或减轻后遗症的发生。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抓紧时机积极进行高压氧治疗。
一般科研治疗,退热、保证水电解质和营养供给。重症病儿应在ICU监护治疗,人才控制惊厥发作,处理颅内压增高和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在未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前,应常规给予青霉素等抗生素突出治疗。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给予阿昔洛韦治疗,丰富每日地塞米松对急性期病情有一定的疗效,但尚有争议。
各种减毒病毒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以明显减少了这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参与的总数神经系统重点合并症。

护理措施

l.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体温>38.5oC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静脉补液。
2.精神异常的护理向患儿介绍环境,以减轻其不安与焦虑。明确环境中可引起患儿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话,使患儿离开刺激源。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询问幻觉的内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儿提供保护性的看护和日常生活的细心护理。
3.昏迷的护理患儿取平卧位,一侧背部稍垫高,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1次,轻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肺炎,动作宜轻柔;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应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卡供应;做好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躁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4.瘫痪的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使家长掌握协助患儿翻身及皮肤护理的方法。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预防褥疮。保持瘫痪肢体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督促患儿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加强保护措施,防碰伤。在每次改变锻炼方式时给予指导、帮助和正面鼓励。

预防

1、孩子出生后按时接种计划免疫,这些预防疫苗能防止因感染某些病毒(如麻疹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而造成的脑炎
2、孩子要远离家中的小动物,如猫、狗、松鼠等。因这些小动物身上可能带有不同种类的病毒,一旦被其咬伤,就可能有病毒进入体内。
3、对正在流行的传染病(如肋腺炎脑炎、疱疹性脑炎)而又没有接种疫苗的,要尽可能做好隔离工作。
4、对于以节足动物为媒体的病毒性脑炎(如纹媒病毒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除流向预防疫苗外,还要防蚊虫叮咬,积极采取灭纹防蚊措施。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