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余额效应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科学定义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它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的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的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效应简述

指实际余额的变化对商品和劳务需求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当货币数量或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实际余额就要发生变化。实际余额的增加或减少被认为将增加或减少总需求水平。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工资和价格下降会增加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从而降低利率。利率降低会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增加对商品的总需求,就业水平也会因此而增加。这种由于工资和价格下降间接地通过压低利率刺激总需求的效应,被称作凯恩斯效应。凯恩斯进一步认为,利率下降有一个最低限度,低于这个限度,利率不可能继续下降。因此,如果在充分就业之前,工资或价格的下降导致利率已经下降到这个最低限度,那么工资或价格的进一步下降都不会引起利率下降,也不可能刺激投资总需求的增加。换句话,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中。然而皮古认为,工资和价格下跌引起货币余额的实际价值上升,可以直接增长对商品的总需求,而不仅仅是间接地通过对利率的压低作用。皮古的推论是,个人储蓄的目的是相对他们的收入累积一定数量的财富。换句话说,财富与收入之间有一个合意的比例关系。储蓄与财富收入比例关系成反方向运动。当工资和价格下降时,货币财富的实际价值上升,财富与收入之间的比例也随之而上升,这将导致储蓄下降。这意味着对消费品的总需求将因此而增长。皮古这一观点的理论含义是,即使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中,但只要工资率足够低就可以产生充分就业水平的总需求。
由于实际货币是名义货币存量M和价格水平P之间的一个比例,即M/P,因此,如果假设价格不变,货币数量增加仍然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作用机制

①每个人都在自己所保持的货币余额和与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开支之间建立了一种符合愿望的关系;
②价格下降使他们所持有的货币的实际价值上升了;
③货币的实际余额和开支之间的理想关系被打乱了,从而个人都有多余的流动性资产的供给量;
④他们把多余的供给量部分地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根据实际余额效应,假设经济中存在失业,那么工资的—厂降会促使物价不断下降,由此导致的消费需求的增加终将实现充分就业。也就是说,只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工资和物价具有完全弹性,经济体系在达到均衡状态时,必然会实现充分就业。

实际意义

实际余额效应对许多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其中之一是著名的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中的货币数量决定一般价格水平,而商品与劳务的供求关系决定相对价格。因此,价格水平对单个商品的供求没有任何效应。实际余额效应否定存在这种两分法,因为任何实际余额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商品与劳务的供求。
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缺乏利率弹性两种情况下不起作用的难题,从而论证了在价格和工资可以自由升降的情况下,经济能够自动回复到均衡状态,并将凯恩斯学派模式中低于充分就业非均衡归因于价格刚性。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