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作品原文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作品注释

朱氏亦编在二年。
力疾坐清晓①,来诗悲早春②。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③。
红入桃花嫩,青是柳叶新。望乡应未巳,四海尚风尘④。
(此据李诗而翻其意,全是自写己怀。下四,乃申明上戳。《杜臆》:言来诗但悲早春,我则有转添而更甚者。愁伴客,老随身,麾之不去,尤可悲也。且早春何必悲,当此桃嫩柳青,其景色亦正佳耳。但以四海犹乱,望乡未归,此我之所以闻诗而愈悲也。)
①力疾,扶病强起也。《魏志》:司马懿奏:“臣辄力疾将兵。”《晋书》:习凿齿力疾著论一篇。
②刘琨诗序:“适足以彰来诗之益美耳。”陈子良诗:“故落早春中。”
③客人二字,俱就自己言。
④《汉书》:野无风尘之警。“柳青桃复红”,起于谢尚,袭用便成常语。梁简文诗云:“水照柳初碧,烟含桃半红。”乃借烟水以形其红碧。杜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用归入二字写出景色之新嫩。皆是化腐为新之法。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