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拿身草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药 名】:大叶拿身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大叶拿身草的全草。
【功 效】:散寒止痛,温化寒湿。
【主 治】:用于寒郁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寒疝疼痛,痢疾。
【性味归经】:辛,温。胃、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10克。或研末冲水服。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植物形态

形态特征

直立或平卧灌木或亚灌木,高30-120厘米。茎单一或分枝,具不明显的棱,被贴伏毛和小钩状毛。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小叶3; 托叶狭三角形,长7-10毫米,宽2-3毫米,被柔毛和小钩状毛;叶柄长1.5-4厘米,被柔毛和小钩状毛;顶生小叶卵形或椭圆形,长4.5-10 (-15)厘米,宽3-6(-8)厘米,侧生小叶略小,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浅心形,上面散生贴伏毛或近无毛,下面密被淡黄色丝状毛,侧脉每边7-12条,直达叶缘;小托叶钻形,长4-6毫米,宽0.5-0.8毫米,被柔毛和小钩状毛;小叶柄长约2毫米,被柔毛和小钩状毛。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顶生者具少数分枝呈圆锥状,长达28厘米;总轴被柔毛和小钩状毛;花2-7朵簇生于每一节上;苞片小,线状钻形;花梗长2-3毫米,结果时长达5-8毫米,密被小钩状毛和混生稀疏开展毛;花萼漏斗形,长约2.5毫米,密被长柔毛,裂片披针形,较萼筒稍长,上部裂片先端微2裂;花冠紫堇色或白色,长4-7毫米,旗瓣宽倒卵形或近圆形,翼瓣基部具耳和短瓣柄,龙骨瓣无耳,但具瓣柄;雄蕊二体,长约5毫米;雌蕊长4-6毫米,子房疏生柔毛。荚果线形,长2-6厘米,腹背缝线在荚节处稍缢缩,有荚节4-12,荚节长圆形,长4-5毫米,宽1.5-2毫米,密被钩状小毛。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分布

产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省区。生于次生林林缘、灌丛或草坡上,海拔160-2400米。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也有分布。

性状

茎圆柱形,长50-100cm,密生短柔毛,具不明显的棱,质脆,折断面髓部明显。三出复叶,小叶3,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长4.5-15cm,宽3-6.2cm,表面枯绿色,下表面具毛茸,两侧小叶较小。气微。有时可见荚果,长1.8-5.8cm,4-12节,节处有缢缩,表面密被带钩的黄棕色小毛。气微。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