喙尾琵琶甲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定义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属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琵琶甲属Blaps过去喙尾琵琶甲一直被称为云南琵琶甲Blaps japanensis yunnanensis Marseul[1]在云南也有许多俗名比如臭壳子小黑虫臭屁虫高脚虫高脚臭虫打屁虫等喙尾琵琶甲是云南大多地方长期使用的一种药用昆虫药材资料丰富民间应用广泛对一些疑难杂症有显著的疗效喙尾琵琶甲在云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东滇中高原分布较为集中适生区年均气温为13-19℃年降雨量为750-1100mm海拔为1500-2100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760-2450m之间喙尾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本文介绍了琵琶甲的特点分布及相关功能的介绍对琵琶甲的化学成分做了分析温度和光照对琵琶甲卵孵化的影响

琵琶甲的一般特点

结构特点

成虫体长约2.4cm体宽约1.1cm卵圆形黑色无光泽跗节褐色上唇凹入被纤毛及茸毛唇基略凸出被一个颇明显的直缝和额分开头被大刻点两侧刻点近于相连触角的4~7节长约2.5倍于宽8~11节圆而略长第十一节几乎不长于前方的节形状尖前胸较小宽略过于长前缘凹入后缘稍凹入从前角到中间略圆略放宽然后从中间至基部几乎缩小成直线仅两侧有细边沿着边有一个很浅的沟中央几乎扁雕着很大的刻点鞘翅基部宽等于前胸从基部到中部逐渐放宽成圆形使近于中部之宽2倍于基部越向后越显得钝圆末端变成尖锐而短尖鞘翅显得扁几乎平两侧的龙骨突起从上面看见前端的1/3缘折前端1/4宽从此到未端突然缩窄平滑和鞘翅背面的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背部刻着明显的皱纹和粒点从中可以认出纵纹的遗迹颏圆前胸腹板在基节间沿中线有沟向下弯而变扁没有龙骨突起腹部刻着细皱纹后腹有刚毛刷呈铁锈色但未两节似乎光滑而小有稀刻点胚节有刺前端1/4的内侧稍弯后端1/2直跗节褐色

生活地

常栖息于黑暗场所阴湿之地及仓库长期堆放草灰柴炭之处琵琶甲成虫生境多局限于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虫栖息于疏松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面粉等为食,未发现野外分布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云南思茅文山红河等地陕西贵州山东河北江苏亦有分布适生区年均气温为13~19℃,年均降水量为750~1 100 mm,海拔为1 500~2 100 mm垂直分布的海拔范围在760~2 450 m之间根据其适生的温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测其潜在分布区,表明西南地区为其分布的核心区域

产卵

在昆明和曲靖地区喙尾琵琶甲1年发生1~1.5代成虫幼虫生活周期长生活史不整齐以不同龄期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成虫全年都能活动新羽化成虫于4月下旬至12月上旬交配产卵成虫日产卵量在2粒以上卵孵化率在80%以上恒温条件下以25℃~28℃的孵化效果最好喙尾琵琶甲为夜出型暂栖性土壤昆虫喜潮湿阴暗的环境成虫具有夜出习性防御性成虫和幼虫都具有群聚性

人工饲养初步

以26种和11种蔬菜分别进行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取食实验表明喙尾琵琶甲为多食性杂食性昆虫对含水量或含糖量丰富结构疏松的叶菜类蔬菜和瓜果取食能力较强对结构较紧密或气味较浓烈的蔬菜取食效果不好以生境土壤为对照无基质沙锯末和土壤加沙进行的幼虫饲养实验表明红壤混合沙的基质饲养效果好于生境土壤沙和锯末可以进行幼虫饲养幼虫暂时不能直接在没有基质的容器中饲养

功效

清火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熄风定惊

民间应用

琵琶甲是云南民间长期使用的一种药用昆虫具有抗菌消炎解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民间用于治疗发烧咳嗽胃炎肿瘤等疑难杂症但其临床应用的研究及报道并不见多
1 生疮水泡皮肤痒痛
活抓的喙尾琵琶甲成虫制成药酒涂于疮水泡周围可驱除疮中毒素或驱除水泡引起的灼痒也可作为强身健体的药酒服用
2 牙痛龋齿痛
取喙尾琵琶甲1-2只研碎冲开水片刻去渣饮清夜或研碎取少许塞入蛀洞上面再垫药棉少许
3 小儿麻痹
喙尾琵琶甲2只黑骨头3克金丝矮陀7克川归10克大发汗3克重楼10克甘草7克共研为细末每天两次每天3克酒送服
4 发烧
将喙尾琵琶甲放于瓦片上幼虫烙干成虫烙黄并揭去外壳研成细末服用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