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宗祠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吴氏宗祠(徽州歙县)

吴氏宗祠(徽州歙县)
北岸吴氏宗祠北岸吴氏宗祠坐落于徽州歙县北岸村,始建于明早期。清道光六年的时候,由吴氏族人吴应晟出资二十二万两,集资两万两,共计二十四万两白银重新扩建。时占地约十亩,是目前中华吴姓现存最大的清代宗祠,1998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内的木雕圆润而饱满,宗祠内的砖雕细腻而大气,宗祠内的石雕闻名中外——西湖十景图,百鹿图,特别是53件礼器更是中华祭祀文化的瑰宝。吴氏宗祠通过自身的建筑形式和徽派三雕精品的奉献,对徽州的祭祀文化,宗族文化,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及渊远历史做了无声的描述,是博大精...

吴氏宗祠(南京高淳)

吴氏宗祠(南京高淳)吴氏宗祠(南京高淳)
吴氏宗祠(南京高淳)
宗祠是凝聚中华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一座座宗祠书写着各个姓氏的历史渊源,让人感受到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福建莆田)

吴氏宗祠(福建莆田)
吴氏宗祠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貂峰村,建于明英宗天顺二年(公元四六二年),占地面积十亩,明朝嘉靖的国师吴大田威望,仿皇宫式样建造的,内有金阶丹墀,规模宏大,有宋清年代墓志铭一块。广场门前有古井,正门前上方悬挂“吴氏世居”系明探花郎朱迷祚手书,正厅后堂悬挂“黉宫师表”系明代国师吴大田门第。现已列入莆田市名祠,也有水泥村道直通,交通极为方便。 吴氏宗祠的前左方是拱笔亭,系明代兴化府太守岳正创建。亭中有一对联曰:“作亭者谁蒙众太守,问津在是南海慈航”,是岳正亲笔行草手书,其气势壮观一气呵成。但毁于一九五八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之一。相传古时其他吴朱两姓经常恶斗,后一风水先生建亭压邪气,亭子是审判台,荷塘里有砚台,池中有块方形地,水池为墨,旁边有一小塔为笔,现通水泥村道出入极为方便。

吴氏宗祠(浙江衢州)

吴氏宗祠(浙江衢州)
吴氏宗祠    年 代:明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位于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2年),坐东朝西偏南。平面呈方形,为四面厅形式,前厅有戏台。前、正二厅面阔三间,通面宽14米,通进深11.5米。悬山顶。明间两缝十架前后双步加后单步。月梁断面呈矩形略向外弧。两端用丁头支承,柱头卷杀,梭形柱,梁柱粗壮。地砖墁地。1998年重修。

吴氏宗祠(江西鄱阳)

吴氏宗祠(江西鄱阳)吴氏宗祠(江西鄱阳)
吴氏宗祠(江西鄱阳)
在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吴氏宗祠”,据载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鸡峰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鸡峰桥头村,距鄱阳县城70多公里。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吴氏宗祠(福建永春)

吴氏宗祠(福建永春)
洪内大鹏吴氏祖宇全景 洪内大鹏吴氏祖宇洪内大鹏吴氏位于福建省永春县锦斗镇洪内村金鸡坪山下,与著名AAA旅游区乌髻岩相邻。 洪内大鹏吴氏祖宇为吴氏开基祖柒赐公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七年巳亥年(公元1419年)建成。坐甲向庚,二进院,砖木结构,宇名“大鹏”。 洪内大鹏吴氏开基祖柒赐公,字:良锡,世居闽省闽县西集里(现福建省闽侯县清口镇大义村塘尾)生于洪武戊申年(公元1368年)正月十五子时,肄籍于军,官居兴化左卫,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奉旨进入永春屯田,乃卜地永春六七都洪内乡雉芧缚屋,金鸡坪山下居住。洪内吴氏大鹏祖宇由历代子孙的精心保护和修缮,经历着数百年的风雨,当今已经成为县级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 洪内大鹏吴氏祖宇 柒赐公 开基洪内乡至今已六百多年,繁衍子孙二十六世,众多子孙陆续迁往玉斗镇、坑子口镇、大田县、永安、三明、福州、宁德霞浦、泉州、厦门、台湾等地繁衍。其中第五世大鹏吴氏大坂堂开往江西上饶、第八世金峰公长子竖洪派下整支系迁往福建省尤溪县.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