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拿身草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形态特征

直立小灌

木,高30-80厘米;茎单一或分枝,幼时被黄色开展小钩状毛和散生贴伏毛,后渐变无毛。叶具单小叶;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4-10毫米,基部宽2-3毫米,近无毛;叶柄长1-2.5厘米,被开展小钩状毛和散生贴伏毛;小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大小变化很大,长5-12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上面无毛或沿脉上散生小钩状毛,下面密被黄褐色柔毛,全缘,侧脉每边7-10条,直达叶缘;小托叶钻形,长3-6毫米;小叶柄长1-2毫米。总状花序通常顶生,长10-25厘米;总花梗密被开展小钩状毛和疏生直长毛;花通常2-3朵簇生于每节上,节疏离;苞片三角状披针形,较小;花梗长4-10毫米,被开展柔毛和小钩状毛;花萼长2.5-3毫米,密被黄色开展钩状毛,裂片比萼筒长,上部裂片先端微2裂;花冠白色或粉红色,旗瓣倒卵形,长约7毫米,宽5毫米,基部渐狭,翼瓣倒卵状长椭圆形,长约6毫米,宽约2毫米,具短而圆的耳,瓣柄短,龙骨瓣弯曲,长约7毫米,宽约2毫米,瓣柄不明显;雄蕊二体,长约7毫米;雌蕊长约7毫米,子房线形,被小柔毛,花柱无毛。荚果线形,长8-12厘米,腹背两缝线均为浅波状,有荚节6-8,荚节扁平,长圆状线形,长12-20毫米,宽约2毫米,密被黄色小钩状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植物形态

产地生境

产海南、广西西南部、贵州(贞丰)、云南南部和台湾(新竹、花莲)。生于山地密林中或林缘,海拔480-1300米。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

Desmodium zonatum Miq. Fl. Ind. Bat. 1(1): 250. 1855; Gagnep. in Lecomte Not. Syst. 3: 257. 1916, et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2: 602. 1920; Schindl. in Fedde, Repert. Sp. Nov. 22:261. 1926;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484. 图474. 1955; van Meeuwen in Reinwardtia 6: 97. 1961; 海南植物志2: 278. 1965; Ohashi in Ginkgoana 1: 107. 1973;台湾植物志3: 271. 1977. ——D. shimadai Hayata, Ic. Pl. Formos. 9:24. f. 15. 1920.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