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宅子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古宅概况


  
沧桑古宅 沧桑古宅

建筑规模

北宅子原规模宏大,是由7个三合、四合院构成的一处完美的明代建筑群落。宅院平面呈矩形,分东西两处院落。大门设在宅院之东南角,是一座三开间歇山顶三架檐楼式建筑,门额正书“太常第”。东西跨街各设一座歇山顶三开间三架檐楼。岁月沧桑,北宅子现仅存有东主院过厅,中院主厅楼和后院主厅房。已历四百年风雨的主厅楼,现仍然闪烁着它熠熠光彩。 厅楼面阔五间计20.05米,进深三间计14.41米,至脊高11.4米,重檐硬山顶木结构两层楼。屋面覆以青筒板瓦,设正脊一条垂脊四条,各脊端均置有吻兽,俗称“五脊六兽”。抬梁式五架梁用通柱,梁材硕大。上层五架梁直落通柱,梁下置有粗大的随梁枋,平袱上置脊瓜柱以承托脊檩脊枋,梁下施雕花垫板,上下梁间相叠无隙。横向有金檩金枋联络。前檐柱落于下层暗卷梁上,后檐柱直落出檐承重梁上。前檐下施有吊柱,月梁穿越檐柱、吊柱与通柱联络。其下形成副阶廊,外施平座勾栏,华板上有精美浮雕。下层前后出檐,均用六根粗大方柱作檐柱。承重梁穿越通柱直落后檐柱头,上置楞木,铺木楼板,檐下副阶廊。前檐施麻叶抱头梁直落檐柱,上承檐檩,下施穿插枋,梁枋间做有雕花垫板。抱头梁上施以短柱、角背,上置月梁,承托两架梁、罗锅椽、檐椽,形成暗卷。显的屋大廊宽,美观大方。

古宅文化

厅楼脊枋上有一行题记,为:“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即公元1615年建,为明代中期。此时建筑艺术十分成熟,并趋于定型化,标准化时期。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制,官员营造房屋不许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绘藻井,惟楼房重檐不禁。”“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屋脊用瓦兽,梁栋檐桷青碧绘饰,门三间三架,黑油锡环。”北宅子的建筑除主厅楼外没有重檐建筑,也没有斗拱设施。胡忻官至太常寺少卿署正卿,正三品。其府第屋宇均为五开间、三开间,就连最具规模的主厅楼也是五开间五架梁的规制。大门亦依明制为三开间三架檐楼,屋面用青筒瓦脊兽。屋架结构上使用了明代首次出现的加强手法,如主厅楼五架梁长跨度的荷重梁下附加随梁枋,以及内外柱间施用穿插枋
古宅一角 古宅一角
等。这样可分担梁枋的负载能力。这些前所未见的新构件,在主厅楼上都出现了。在木雕上明代亦有规定:“百官第宅,明初禁官民房屋,不许雕刻古帝后圣贤人物及日月龙凤狻猊、麒麟、犀象之形。”(《明史﹒舆服志》)主厅楼上木雕较少,但很集中。除部分垫板上有雕饰外,主要显示在栏杆之华板上。每间栏板上共有五组团花,浮雕有牡丹、荷花及人物故事等。这组木雕造型生动,雕工精湛,无色彩装饰,显露着木材的质感和自然感以及真实的刀法技巧。主厅楼上彩画极为模糊,仅存于梁、檩、枋上的部分还能分辨出其图案和色彩。从箍头、找头上看仍为传统的旋子画法。枋心及梁檩上有粉底花朵等。厅楼从规制、结构、构件木雕及彩绘无一不展示着明代建筑的精华并深厚的文化内涵。2002年4月,国家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罗哲文参观北宅子后评价主厅楼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建筑”。

特色风貌

总括北宅子主厅楼的建筑艺术,它是典型的明代建筑精品,是明代官式建筑标准化、定型化的产物,文化内涵深厚,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湛、保护之完整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