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奎珍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刘奎珍:(1912-1992)天津人。从艺时演唱太平歌词,后改说相声。30年代拜师焦少海,曾和杨少奎、刘广文、佟浩如等在河北区鸟市演出相声大会。他曾为马三立捧哏,二人赴南京等地演出,受到南方群众好评。因其表演艺术精巧,深得马三立赞誉。解放初期,曾为配合“三反五反”,创作相声《打老虎》、《卖对联》。1956年加入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是主要演员之一。其表演有着浓郁的天津风味,说、学、逗、唱,样样优秀,活路宽,包袱脆;其风格沉稳,效果炽烈,包袱奇特,耐人寻味。他一度因患喉疾而失声,但依靠自己顽强的毅力,日夜苦练,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演出,深得同行敬服。

作品

他思维敏捷,善于把生活中的幽默加工成相声的包袱,所创作的《新旧婚姻》、《补袜子》、《买手纸》、《画扇面》、《吃包子》、《看病》等,均是其代表作。传统相声方面,他尤其在单口上独具特色,拿手曲目有《古董王》、《解学士》、《君臣斗》、《贼鬼夺刀》等。

人物评价

侯宝林曾说:“我们这辈儿的相声艺人中,有一位造诣高的,就是天津的刘奎珍。别看直到现在,他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可是内行都知道,他有不少的口头创作。比如他的《画扇面》,多好啊!可是大伙儿都说这段儿时,他就改了。从生活中找素材,用原来的路子改成了《补袜子》,叙述一个妇女挺笨,又爱说大话,丈夫买了一丈二蓝布,让她给做件大褂儿,她给裁剪坏了,还说:‘不要紧,可以改小褂儿。’小褂儿也做坏了,又改坎肩儿、裤衩儿,还不行,只好补袜子。最妙的是:把补丁补在了脚面上。后来,相声演员又都学他这段儿了,人家又改,改成“二百五”打赌吃包子.也是来自生活,描写得非常细腻。”
刘奎珍不仅单口好,对口也好,早年曾给马三立“捧哏”,二人到南京等地演出,颇受好评。他也算是相声界的一位“怪才”,因为得了喉疾,嗓子突然失音了,也就是说不了相声了。可他就不信这个邪,硬是天天锻炼发声,也出现了奇迹,在较短的时间里吐字发音恢复了。可是他的嗓音沙哑了,用沙哑的嗓子说相声,观众不但不反感,反而倒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吸引力,其魅力就是来源于他的技巧
当时曲艺团为了多创收,让他和杨少奎二人每人顶两个月的书场,就是一个人每晚演两个半小时的单口相声,俗称使“腕子活”。而且,根本就不给准备时间。头一天通知,第二天就演。这是相当有难度的。可是真绝,他的一部长篇《刘罗锅下江南》整说了两个月,而且,他还说:“再延长一、两个月也没问题”。那时,曲艺园子已改成计时收费,曲艺演出是十分钟二分钱,评书表演是十分钟一分钱,观众可以随时出入。后来书场里边的观众都挤不下了,于是又挪到了鸟市的“百鸣曲艺厅”,并改成十分钟收二分钱。这使得许多评书艺人都非常羡慕,行内更是对他二人刮目相看。相声界不会忘记他,因为他是在用生命之躯为相声,特别是为“文哏”相声艺术的大厦添砖加瓦的人。

创作风格

他创作的作品结构独特、别具一格,除了许多演员都说的《画扇面》等作品之外,还有《卖对联》、《打老虎》、《新旧婚姻》、《买手纸》、《看病》等。他加工整理的传统段子《贼鬼夺刀》、《古董王》、《解学士》等,“包袱儿”奇特,耐人寻味。传统的《打灯谜》有几个版本:追“把”字;凑腿儿;憋“我”字;憋“好”字等。其中的憋“好”字,谜面是“二人见面忙握手”,打一个字。“捧哏”的说这个字是“好”,“逗哏”的说不是“好”。于是二人表演,若“逗哏”的说出“好”字为输。这个段子笑料不断,是“活保人”的传统节目,而这个精品,就是他“逗哏”,杨少奎给他“捧哏”,二人在场上的即兴发挥,形成的一个完整作品。
他还善于给别人的段子里加“包袱儿”,如《钓鱼》这个段子,是高英培范振钰根据戏法演员田宝鑫讲的一个小笑话整理的,经多次加工,就成了他二人的代表作之一。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