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桥村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村情概况

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为2171亩。任桥村辖任桥、温庄、刘庄、黄铁庄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温庄。因任桥村大,故名。

人口经济

2007年,任桥村委会辖4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528家,2372人,其中男1211人,女1161人,均为汉族。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60%,中学文化程度30%,高中文化程度10%。有黄、刘、温、谷、王、杜、张、聂8个姓氏。 建国后,村经济得到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产进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90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42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0元。2007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70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1元。

村子历史

1958年属溧河公社为下庙大队。1963年属溧河公社王套楼大队,1975年属龙潭公社为任桥大队,1984年属前高庙乡为任桥村委会。温庄,原名张家(建村时间无考)。清乾隆年间,温姓由今施庵荆陂陈村的温李迁入,后温家兴盛,于道光年间改称温庄。任桥,建村时间失考。据传,因任姓于涧河上建一桥称任家桥,村名遂之,后简称任桥。明正德年间,刘姓自山西省洪洞县迁住谢家桥,又移任家桥落户,仍名。刘庄,明正德年间,刘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居谢家桥落户,到三世时分此定居。以姓定村名。黄铁庄,清乾隆年间黄姓自今溧河铺乡黄庄分迁至此,因从事铁器加工而得名。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3亩(其中:田6亩,地237亩),人均耕地1.08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 662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2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0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13亩,其他面积41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58户全部饮用井水。有5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3辆,农用运输车2辆,摩托车10辆。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建有小水窖59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95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9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7亩。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在砖木结构房屋中,有5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2户居住在其它结构的房屋中。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1万元,占总收入的28.18%;畜牧业收入56万元,占总收入的30.9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70头,肉牛43头,肉羊186头);林业收入70万元,占总收入的38.67%;第二、三产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2.21%。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养殖业,主要销往省内。2010年畜牧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5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0.94%。该村发展泡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发展泡核桃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有农户58户,乡村人口228人,其中男性126人,女性102人。其中农业人口225人,劳动力126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206人,汉族2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92人,参合率84.96%;享受低保29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7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5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1户,占农户总数的1.72%。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在任桥小学,中学生就在前高庙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8公里,距离中学3.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3人,其中小学生87人,中学生116人。

村务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5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34.69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2人,党员中男党员2人,团员3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畜饮水困难,道路基础差。学校基础设施差,教师生活和工作都非常艰苦。
该村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泡核桃特色产业,发展养殖业、采矿业,加大矿石探查和开采力度。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