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岩蟒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亚洲岩蟒

特征

成年的印度蟒平均能长达4米,体重约为70至129磅或以上,其围量更冠绝其它一般的蛇类。目前,体型最长印度蟒的纪录是5.85米长(纪录者为西孟加拉邦的Cooch-Behar)。印度蟒的鳞片平滑具光泽,头部较为扁平,鼻端阔大并且向上方翘起。眼睛细小,拥有直线式的瞳孔,虹膜有明显的金色斑点。其身体上有已经退化的残肢,在肛门附近有相关痕迹,成短刺状。
印度蟒的颜色偏向以白色或黄色为基调,配以大型点状斑纹,体纹颜色以暗棕至泥黄色为主,体色及纹理根据各处分布地的不同而有着差异。分布于西高止山脉阿萨姆邦山林地带的印度蟒体色较深沉;而来自德干高原的印度蟒则明显较为浅色。[3]

地理分布

印度蟒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南部、孟加拉国缅甸华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东至福建,南至海南岛)、香港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半岛,与及印尼一些岛屿。其标准产地为“印度Indiis)”。[1

保育状态

印度蟒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低危”级别。[4]意指此蛇物种数量被判断暂未有即时危险,但已属于开始受到威胁的类别。[5]许多印度蟒遭猎杀的原因,是其优秀亮丽的表皮受到皮革商人的觊觎,因而逐渐成为濒危物种。在喀拉拉邦泰米尔纳德邦一带,印度蟒常被原居民捕杀并作食物处理,当地人亦认为蟒蛇的脂肪具药疗作用,因此印度蟒的生态环境实在堪虞,目前泰米尔纳德邦政府已下令保护印度蟒

栖息地

印度蟒能在广泛类别的地形活动,包括草原、湿原、灌木林、岩山、树林与及河谷。它们的生活亦需要接近水源。[6]有时候印度蟒也会栖息于其它哺乳动物的洞穴、中空树干、水苇丛与及红树林中。[3]

行为

印度蟒动作迟缓,平常性格颇显怯懦,即使遇到危难也不擅长逃逸。行动路径多以直线形式为主,移动时身体多呈直线状。它们是相当优秀的游泳者,也会以水中为活动根据地,必要时更能于水中潜伏一段时间。不过虽然印度蟒有在水中短时间逗留的能力,但它们的主要活动地带始终仅限于浅水或河边位置而已。

进食习惯

印度蟒多随意猎食哺乳动物、鸟类爬虫类等动物,在搜捕猎物时会展现出难得的活力,在狙击猎物时会抖动尾巴并看准机会张口猛噬。若遇上具备相当体型的猎物,印度蟒便会以蟒蛇擅长的紧缠法勒死对手,通常以身体缠绕猎物仅一至两圈,并催动肌肉施压,已足以将猎物杀死。可是即使它遇上小型的猎物,如田鼠,它还是会采用紧缠法先勒死猎物。每次进食过大型猎物后,印度蟒的动作会比平日更为不愿行动,若它在这种状态下勉强行进,其身体可能会被体内未被消化的猎物的坚硬部份所撕裂。因此,如果印度蟒在刚进食的时候受到威胁或骚扰,有时候可能会将已吞下的食物呕吐出来,让身体重新灵活起来,方便从危机之中得以逃走。另外,在进食过大型猎物后,印度蟒可能会停止进食数周,而停食纪录最久者甚至曾停食达两年之久。目前尚未有人类被印度蟒吞食的报告。[7]

繁殖

印度蟒属于卵生动物,雌蛇每次能诞下多达100枚的蛇卵,亦会负起保护及孵育蛇卵的责任。[6]作为变温动物,雌性印度蟒不能直接以体温孵育蛇卵,因此它们多以身体肌肉在蛇卵周边进行往复的磨擦,从而产生热能,以确保有足够温度孵化蛇卵。[8]初生幼蛇体长达45至60厘米,并开始迅速成长。[6]

亚种

品种

缅甸蟒,印度

亚种

品种
学名及命名者
异称
地理分布
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Kuhl,1820

  
详细见(1)
Python molurus molurus,Linnaeus,1758
黑尾蟒、印度岩蟒
详细见(2)

地理分布(1)

由东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一带,与及马来半岛北部、越南华南地区海南岛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苏拉威西岛等地区亦有分布

地理分布(2)

其它亚种

根据文献记载,也许亚洲岩蟒之下尚有一个未被正式认可的亚种,名为锡兰岩蟒,其学名为“ P. m. pimbura(Deraniyagala, 1945)”,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