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手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简介

云手,为太极二十四式第十式。
(1)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
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右手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跨,不可忽高忽低。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向前。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

图书信息

书名:云手
云手

云手

作者:涂玲慧
出版时间:2009年08月
ISBN:9787040278477
开本:16开
定价:19.80元

内容简介

《中华戏曲健身操十段锦.云手》内容简介:《中华戏曲健身操十段锦》,是将戏曲当中的一些身段拿出来创立的健身操,是集戏曲基本功法与大众健身运动于一体的群众戏曲健身项目,现由中国戏曲学院涂玲慧教授设计编刨。《中华戏曲健身操十段锦》共分十个品种,以戏曲基本功法的身段动作为源头,旨在通过运动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并在——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规律中,寻找一艺术回馈于生活的创作思路,惠及大众,全面科学地进行该项系列产品的研发。

作者简介

涂玲慧,1962年出生,江西丰城市人。戏曲表、导演研究生,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教育中心主任、继续教育部主任、教授。受聘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导,曾任江两省七届政协常委、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沦文十多篇,《试论戏曲导演“语凋”》、《“科介”考》等。主演剧目十多部,《窦娥冤》获中国戏剧第四届梅花奖、《荆钗记》获文化部首届文华表演奖。执导剧目上多出,京剧《断指记》获辽宁艺术节演出一等奖,评剧《长孙皇后》获沈阳艺术节演出一等奖,潮剧《东吴郡主》(与谢平安导演合作)获广东艺术节导演一等奖并列入国家精品工程剧目。

图书目录

前言
楔子
云手操起势
第一组 健脑运动
第二组 健眼运动
第三组 健臂运动
第四组 健腰运动
第五组 健腿运动
第六组 提踵运动
第七组 控制运动
第八组 平衡运动
第九组 全身运动
第十组 小跳运动
第十一组 中跳运动
第十二组 大跳运动
云手操收势
后记
……

名称由来

关于云手的名称由来,洪均生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考证中认为,“云手”的式名是象形而来的。
中国画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而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此名。
另外,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有非常飘逸的“云手”组合,或许是它启发了拳术中划圈动势名称的命名。
陈鑫曾说:武术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得较多,所以各家套路中仍然保留了云手的模式原型,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把一路二三组云手称为“上、中、下”,演练的步法和手法也稍有变化。二路炮捶也多处出现“单云手”。
显而易见,云手作为太极拳基本技术形式,虽然已经融化在各式拳势当中,但原型还独立存在着。

武功神意

文事武功,对神意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演练者的意就是不丢不顶的太极拳意。用神意统领周身,按规矩运转,就会出现“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既然云手是太极拳的“母式”,那么云手的神意就是太极拳演练和实作的神意。正常情况下,神意的关注有内外之别。在内为内劲的随机调节,在外为眼神的适时观照。“遵易理,合拳法,统周身”才是云手神意的“真态”。

运动轨迹

要领

云手虽然是简单的画圈,但要求很绌,不是言传身教的确难以明了。而日.各家风格不同,要求有别。这里以陈式太极拳为例,说明云手的运行轨迹。
一般情况下,单独操练云手,都是先从单云手开始的。因为双云手无非是双手的
左转云手

左转云手

交替配合,明白了单云手,自然就能举一反三,通晓双云手的动作要领。单云手又有定步和活步之别,起步阶段自然以定步为基,可减少难度,易于入门。按传统的单云手操练形式来分,又有正反之别。下面具体讲一下定步右单正云手的运动轨迹。

预备式:马步开手

站好右侧马步,眼睛注视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采挤展开,肘微沉,右臂稍弯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眉之间,右手和右脚,上下呼应。

第一动:收肘缠手

眼睛注视右前方,内气微松沉,腰胯走提塌劲,身体左转,右肘向右肋收转,右手同时顺缠收转。掌心斜向右前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肘之间。手指领劲不丢.肘不许夹紧、要松垂。

第二动:合手挤靠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继续左转,肘微沉右手顺缠收转到胸前十厘米左右位置。掌心不过身体中线,斜向左后上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右肩肘要出挤靠劲,身体保持中正。

第三动:右转挤按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右转,肘微沉有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二十至三十厘米处。掌心斜向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有肘要松沉、发挤靠劲,手掌外侧意在其右上方,身体保持中正。

第四动:右转挤采

眼睛继续注视有前方,身体继续右转,右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侧五卜厘米处。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手指尖与右脚趾相合。右前臂和掌腕走挤采劲,身体保持中正。
要点:整个正云手过程保持“上领下塌中间转”的身法。眼睛注视右前方,出手时“手领肘”,收手时“肘领手”,上下开合协调,既放松,内劲还要不丢不顶,呈阴阳相济状态。右正云手的动势是顺时针的轨迹,整个路线是斜向的外大内小的“鸭蛋网”。
正确的定步云手练习应该是神意专注,速度均匀,动势流畅,开合协调。划圈时,手臂三节和全身整体的合理运转是云手锻炼的真谛。

实用价值

云手既然是母式,当然包含拳法的攻防含义,云手划圈的过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体模式。手臂部三节和躯干部、下肢部三节的开合一体运转,就是最佳的人体攻防动态构架。每一个随意的点都应是处于太极状态中的,要化打合一、开合一体。
例如:正云手的第一动“收肘缠手”,对方双手挤按我右腕、肘处,我松沉右肩肘,同时向里收肘,右掌指向右外下侧划弧,即肘与手的收中放的动势在同一时间完成。掌指部的缠转是梢节的紧放,肘部的收转是中节的随化,对方立即处于“落空”和“即…”的两难境地,非高手则即刻出局。当然,理想的太极状态是相对的,我们不可忽视自己的技术锤炼和心态修养。
实际上,只要理念对头,打任何拳都可达太极状态。反过来说,就是打太极,不明理法,也是盲拳,只能虚妄地陶醉自己,没有实际功用。所以,我们应从云手训练着手,举一反三。只有经过持久的正确锻炼,方可达“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才能在推手和实战中,处处得机得势。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