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下。
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
新唐书·张巡传》:“昨出睢阳时,将士不粒食已弥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义不忍独享,虽食,弗下咽。今主将之命不达,霁云请置一指以示信,归报中丞也。”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怪而问之,考叔对曰:‘小臣家有
老母,小臣家贫,每日取
野味以悦其口,未尝享此
厚味。今君赐及小臣,而老母不沾
一脔之惠,小臣念及老母,何能下咽?故此携归,欲作羹以进母耳。’”
清 李海观 《
歧路灯》第二十回:“就是谭孝移在日,极隆重的朋友,席面也不曾如此华奢丰盛。其如盛公子食不下咽,也不觉刍豢悦口。”
清
陈修园《医学从众录》:“余窃疑之,若果津液枯槁,何以食才下咽,涎随上涌乎?”
《施公案》一五八回:“不多时,热腾腾的端上来。冯人嫌一见真是吐沫往下咽,就红了眼咧,不等人让,斟上酒,先喝了一杯,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