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曹素功墨 百科内容来自于: 百度百科

概况

徽墨与湖笔、宣纸、端砚齐名,为“文房四宝” 中的珍品。徽墨发展到清代,
上海曹素功墨

上海曹素功墨

质好量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出现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制墨家。曹素功居“四大家”之首,故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

特色

曹氏墨配方严格,用料讲究,工艺精良,优质书画墨的主要原料是桐油。桐油素称“油中之王”,附着力极强。另外加上麻油、猪油、广胶、天然麝香、梅片、冰片、珍珠、金箔以及其它名贵中药香料,运用传统工艺,共经炼、搅坯、翻凉、描金等十二道工序,历时一年之久,精制而成。素功墨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色泽如漆,黝黑之中泛出微微紫光。

历史

据《歙县志》和《徽州府志》记载:曹素功,安徽休宁墨工,继程君房,方于鲁而突起。清康熙皇帝巡视江宁时,曹素功曾六次往江宁进献宝墨。康熙试用后深为赏识,恩赐曹氏“紫玉光”三字。后又用该名制成漱金紫玉光墨。该墨一式10锭,长方条形。每锭长5.8厘米,宽2厘米,厚0.6厘米,重13克。这套墨每锭面上镌刻白岳一景,计有10景。分别是天柱峰、五老峰、罗汉峰、香炉峰、万寿山、紫玉屏、玉屏峰,剑峰、狮子峰、沉香洞。墨背面有阳刻楷书“紫玉光”钤印和落款。文有“古歙曹素功珍藏”、“艺斋主人仿古清墨”、“天都曹素功制”、“新安曹素功鉴定”等字样。通体漱金,墨色如漆,乌黑发亮,质地细腻,坚硬致密。墨面绘画、雕刻生动,重峰叠岩,古意盎然。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其次,香味浓郁。清朝嘉庆年间,朝廷召曹氏进京特制御墨。这在宫廷中自然是件新鲜事,大臣宦官竞相围观。曹氏投放麝香、冰片等料,随着不断地捶打,芬芳扑鼻,不多时整个大殿香气馥郁,久久不散。这就是墨名“金殿余香”的由来。第三,墨迹不腐不蛀。由于墨锭之中加了几种名贵中药材,其馨香之气起到了防腐避虫的作用。曹素功墨用于作书绘画不粘滞,书写后不绉纸,墨迹着水不化,作品久存不褪色,防腐性强,使用时芳香沁人,能提神助兴,为中外书画家所欢迎。
曹氏子孙秉承祖上的制墨配方和经营特点,从职工中选拔谙熟经营之道的经理人才,努力开拓,墨肆逐渐扩大,跻身于上海文房四宝名店之列,并迁到文化用品商店比较集中的河南中路。“徽歙曹素功墨庄”的店号招牌,为谭延闿手笔。
社会名流和书画家们,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书画艺术特点,很讲究文房四宝的选择。曹素功墨庄重视制墨质量,常根据客户要求,为名家定制墨锭,不少书画家和喜爱书画的名流,都和曹素功墨庄有交往。已故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向曹家定制“鸳鸯七志斋”墨。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及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等,都曾向曹家定版制墨。据老职工回忆,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每次到上海,大都要到曹氏墨庄选购一些文房四宝,并亲笔题赠“艺林至宝”赞语。
当时,曹家墨肆碰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有一个信念:保住祖业,不“砍”招牌。解放前夕,上海物价一日数涨,市场不景气,墨庄生意清淡,老板与职工苦力支撑,直至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为百业振兴开拓了美好的前景,墨庄在恢复生产的当年,产量就达13500多公斤,突破了20年制墨业的最高记录。1957年,曹素功墨庄恢复高级墨生产,几百年来一直受人们欢迎的“紫玉光”“苍龙珠”等名墨,又在市场上出现。1958年与上海胡开文厂合并为上海墨厂后,技术力量集中,生产设备较前完备,为发展生产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荣誉

曹素功墨,在1914年参加日本东京博览会,曾获得金质奖章,1926年参加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亦获得奖状。上海墨厂的产品,亦多次获得优质奖。

现状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曹素功墨厂
该厂始建于1986年,是一家小型私人厂家,现有工人10多名。位于徽款曹素功墨号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南大门古徽州区岩寺镇。该厂建立时就聘请了屯溪胡开文墨厂的老技师,继承了传统制墨工艺。生产产品多为中、低档实用墨,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高档超细油烟墨,纯麻油烟墨、纯桐油烟墨也有出口,在上海古籍书店等30多家商店或商场有销售。该厂不自行生产烟料,制墨用油烟、松烟、骨胶、皮胶、明胶等全部外部采购,松烟料主要来自于福建,骨胶为西湖胶或蚌埠胶。
该厂收藏有少量老墨,所展示的20世纪60年代制圆墨(直径约14mm)已经有微小开裂;2件高约18cm的20世纪50一60年代制、80年人藏的罗汉松烟墨,表面已经全部出现墨霜,呈灰白色,并出现较严重的龟裂。
安徽省绩溪县良才墨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又名“安徽省绩溪县徽款曹素功墨庄”,由谢稚柳先生题写厂匾。该企业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冯良才先生私人创办。该厂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环城路上。冯良才的父亲原为上海墨厂的老领导和老技师,故该厂较好地继承了传统制墨工艺,自行生产桐油烟,主要产品为高级油烟墨和仿古墨,主要供应东南亚和国内市场。
该厂的技术人员对古代和近代墨非常关心,有一定的鉴赏、研究和保存经验。
上海墨厂(徽歙曹素功)
该厂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明朝末叶创设于徽墨的发源地安徽歙县岩寺镇的徽歙曹素功墨号,1864年(清同治三年)迁到上海后一直在上海绵延发展,故该厂是中国存世的经营制墨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同时也支持了安徽部分现代制墨企业的建设。
该厂的技术人员对墨的传统制作工艺、老墨的保存和修复有独到的经验。

店堂

上海繁华的金陵路上,有一座飞檐翘角、紫金溢光、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店堂。它是上海墨厂门市部——曹素功墨苑。店里琳琅满目的文房四宝和字画,吸引着中外顾客。
曹素功是清代著名的制墨“四大家”之一。安徽歙县岩寺镇人,顺治年间秀才。他自幼喜爱墨道,注意收藏研究古墨。康熙六年,虽授布政司但一时没有实职。他结识不少文人新贵,掌握徽墨悠久的制墨技艺。又了解当时上层人物的爱好与墨趣,崇尚自己题绘制墨的社会心理,便凭借明末著名墨工吴叔大的基础,着手为达官权贵和社会名流定版制墨。他的得意杰作“紫玉光”颇为时人所重。相传康熙南巡时,曹素功进墨,得到赏识,亲题“紫玉光”三字。乾隆也很赞赏他的墨,相传亦有“古来作者难屈指,前朝潘生今曹氏”之名。志书上也有“海内巨卿贡墨皆取制于曹氏”的记载。
曹素功死后,他的子孙代代相沿,继承祖业,有的并有所创新。为了开拓市场,咸丰年间其九世孙便携带墨具,先迁到苏州,再迁到上海,在老城区南京小东门附近,开了一爿墨店,以店带工,继续制墨。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