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进攻县城,与官军交战,庙毁。咸丰八年(1858年),咸丰十年(1860年),同治九年(1870年)合县绅民迭次修复。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破除迷信菩萨尽毁。1997年捐资重修,现名万佛寺。该寺坐北朝南,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古朴典雅,五进大殿,青墙灰瓦,雕梁画栋,庙内有方形石柱17对,木柱20对,配以鼓形基座,柱正面有阳刻楹联十数副。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左右对称,现进门为第一殿天王殿(1997年新建),弥勒佛含笑端坐,韦护神英俊而立,两厢是魁伟高大的四大天王。拾级而下,有200平方米的场坪,两旁是风雨走廊。正门有雕花彩绘牌楼,两侧为钟鼓楼。进得过厅,有彩雕燕窝状顶棚(藻井),形态各异的蝙蝠,似飞似舞,象征百福吉祥。第二殿为大雄宝殿(1997年新建),释迦牟尼佛高坐正中,两边是阿楠、迦叶、普贤、文殊等佛像,十八罗汉或坐或立,造型各异。第三殿为观音殿(1997年新建),该殿四周有石雕栏杆围绕,由万载县旅台同胞刘心丽夫妇捐建的观音菩萨端坐莲台,顶棚雕刻二百龙头,围成环状,称为“龙窝”。配以草卉鳌鱼,镏金重彩,这是几经劫难保存下来的数百年工艺精品。第四殿为城隍神大殿,殿顶高15米,巨梁绘彩,高大宏伟。由民间捐资重修的城隍神像,官帽朝服,神态威严。两侧为随从皂隶各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