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诗的主题思想,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赞美秦襄公说(《毛诗序》等),二、赞美
秦庄公说(魏源《
诗古微》),三、慰劳征戎大夫说(
丰坊《
诗传》),四、伤王政衰微说(
朱谋玮《
诗故》),五、出军乐歌说(
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六、爱国思想说(陈铁镔《诗经解说》),七、怀念征夫说(
刘沅《诗经恒解》等)。以怀念征夫说较为合理。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于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又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小戎》所写内容,虽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但不等于说本诗就是直接赞美秦襄公,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归来。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这首诗体现了“秦风”的特点。在秦国,习武成风,男儿从军参战,为国效劳,成为时尚。正像本诗夸耀秦师如何强大,装备如何精良,阵容如何壮观那样,举国崇尚军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风”一大特点。诗中描写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带有“秦风”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也是个英俊勇敢的男子汉,他驾着战车,征讨西戎,为国出力,受到国人的称赞,她也为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荣耀。她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但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也没有流露出类似“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那样的哀怨情绪,
即如今人朱守亮所说,“不肯作此败兴语”(《诗经评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