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p

有道翻译

摩擦纺纱机

Friction spinning machine

以上为机器翻译结果,长、整句建议使用 人工翻译

百科

摩擦纺纱机

1973年,奥地利人Dr Ernst Fehrer受到非织造织物加工方法的启示,提出了摩擦纺纱的概念,并申请专利。1974年,Fehrer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摩擦纺纱机——DREF-1型。1975年,DREF-2型摩擦纺纱机第一次在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展出。之后,该公司陆续推出了DREF-3 DREF2000 DREF3000D等型号的产品。 几乎是与此同时,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日本、瑞士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也都做了各具特色的研究和试验,摩擦纺纱工艺日臻完善。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浙江、上海、天津、山东等地的有关科研机构和民间专家,对摩擦纺纱机及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研发制造出了一批可用于实际生产的机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杭州蒋百申先生领导研发的FS系列摩擦纺纱机,在当时的废纺工程曾风靡一时。但由于摩擦纺纱线的产品开发力度匮乏,主要是当时的工业化水平低下,加上当时的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造成了无论是引进设备还是自主生产的设备,普遍存在着纱线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不足的尴尬局面。摩擦纺纱技术曾一度被人冷落。

详细内容

以上来源于: 百度百科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