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翻译
有道精品课
云笔记
惠惠
更多产品
登录
有道 - 网易旗下搜索
中英
▼
go top
返回词典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百科内容来自于:
作品原文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水浪浪②!
农夫辍耒女废筐③,白衣仙人在高堂④!
作品注释
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时钱鏐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②山前山后水浪浪:一本作“前山后山雨浪浪”。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③农夫辍耒女废筐:是说雨妨碍了农事。
④白衣仙人:即观音。这里暗指官吏。
作品简析
此诗作于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正是
王安石
大行新法的时候。苏轼对新法取保守态度,对新法的弊端强烈不满,对官吏漠视百姓深为痛恨,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关注,因而常在诗中讽世论政,希望“有补于国”。 宋朝在文字上的控制,比唐朝要严。因此,像
杜甫
、
白居易
等敢于针对时事而发的诗歌,在宋人中很难找到。苏轼因诗(“
乌台诗案
”)几乎送了性命,因此创作时便有所顾忌,此诗的讽刺意味因此含而不露。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与弟
苏辙
同登进士,授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归,次年卒于常州。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
欧阳修
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古文方面,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上,与
黄庭坚
并称“苏黄”;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
米芾
、
蔡襄
并称“宋四家”。作品有《
东坡七集
》、《
东坡乐府
》等,今存《
东坡全集
》150卷。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中英
中法
中韩
中日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模块上移
模块下移
不移动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小调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模块上移
模块下移
不移动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进来说说原因吧
确定
修改单词
单词
从单词本中删除
音标
解释
更多(可不填)
分类
打开单词本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