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江
百科内容来自于:
甬江是宁波的母亲河,由奉化江和姚江两江汇集而成,是浙江省七大水系之一。甬江全长130.96 千米;流域面积4572.00平方千米。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934平方公里。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东麓的秀尖山,干流长98公里,流域面积2223平方公里。奉化江有剡江、县江、东江和鄞江四大支流。奉化江流经奉化、鄞州区和海曙区、江东区,在宁波市三江口与源于上虞境内四明山的姚江汇合成甬江,并于宁波镇海口流入东海。 甬江干流指姚江、奉化江汇合于宁波市区三江口后至镇海大小游山出口段,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361平方公里。
起源于四明山东麓的秀尖山,流向东北,经
招宝山入东海。
甬江口
甬江地处
宁绍平原,纬度适中,温和湿润,冬夏季风交替明显,但由于所处纬度常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加之倚山靠海,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各地天气多变,差异明显,灾害性天气相对频繁,但同时也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类型,给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位于
杭州湾附近的甬江出口,常常可以见到螺类、蟹类、滩涂鱼类的踪迹。螺类主要有白织纹螺。植物主要有芦苇。
甬江河畔
甬江夜泊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白鹭出没
远帆连①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②。
作者信息:阮元(1764-1849)时任
浙江巡抚,政绩颇多,尤其是平定海盗。
注释 ①“连”字丰富了想象,拓宽了背景,增添了寒气;“接”字写出寒宵之长,可看出诗人难以入眠。这两字突出了环境之冷和心绪之重。
②诗人由己及人,在自身感到寒冷难耐时,想到了远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自己更感寒冷和寂寥,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卒、关心海防的情怀。
甬江竹枝词
明·徐凤垣
桃花渡口夜潮生,歌馆曾闻度曲声。
满目蒿莱人不见,隔江惟有野狐鸣。
远望青山是马鞍,门溪月落北风寒。
苍松翠柏都凋尽,过客谁怜枝叶残。
地名简释 甬江,由宁波市区三江口向东北流经
鄞州、镇海汇入大海。甬江亦是宁波的代名词。作者在此描写的甬江是指三江口一带。
注 ① 桃花渡口:在今新江桥西侧。渡北岸为今桃渡路东端。
② 度:弹奏。
③ 马鞍:马鞍山,在今江北区洪塘镇北。门溪,今称汶溪,在镇海区西北。马鞍山和汶溪,古时皆属
慈溪县。
甬江夜发
清·方伊蒿
风细一帆悬,潮平坐放船。
乡心上村雨,客梦接江天。
迢递川程远,苍茫夜色连。
家山长入望,太白最高巅。
注 ① 坐:正;恰好。
② 川程:水路。
③ 太白:鄞东太白山。
甬江春泛
清·僧八指头陀
渔郎打桨夕阳斜,闲倚篷窗数落霞。
为问烟波垂钓叟,绿杨阴里是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