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烤烟质量,有以下四种方法:
土壤是烟草生存的场所,土壤的理化性状对烟草的生长发育和烟叶质量及其可用性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南平烟区的土壤PH值在4.7-5.2之间,PH值不仅影响土壤中养分存在的形态,而且会影响烟叶对不同养分离子的吸收。PH值过低时,土壤中铝、锰浓度大大增加,造成锰的危害,使底部烟叶出现严重底烘。为了解决土壤PH值过低的问题,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南平烟区多年来坚持在种烟地块,每亩施用含17%氧化镁的白云石粉100公斤,调节种烟地块PH值在5.5以上,以此提高土壤
磷、钾的有效性,促进烟株对磷、钾、镁等元素的吸收利用率。近几年来,他们还坚持在烟草基肥中,亩施经过充分腐熟的菜粒饼20公斤,有效地提高了土壤中蛋白质酶的活性和烟叶中钾素分配的比例。
在充分认识到土壤改良对提高烟叶品质的重要性和现实性之后,近两年南平烟区又在大力推行稻草还田的土壤改良措施,具体办法是:在土壤比较贫瘠,烟草病害较多的田块,当
水稻收割之后,将该稻田二分之一的鲜稻草切成3-5段,均匀撒在田间。在11月初向田里灌5公分深的水,经过2-3天的时间把稻草充分浸透,并在15天内用旋耕机来回耕作三次。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耕作后,每亩均匀撒施白云石粉50公斤,再进行第三次耕作。而后,保持田间3-5公分水深,让其自然落干,促使稻草腐烂。约40天后进行机耕起垅。稻草还田,资源丰富,成本不高,操作简便易行,既增加了土壤的
有机质,又减少了病害,从根本上为提高烟叶质量及其可用性,开创了一条有效途径。
南平烟区处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降雨量1600-2100毫米,年
日照时数1700多小时。特定的生态条件和烟叶的品质息息相关,如何把
生态优势转化为烟叶优势,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烟叶质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提高市场占有率,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多年来,南平烟区高度重视烟叶种植区域和种植品种的选择,提出以生产“高香气,中烟碱,低焦油”烟叶和提高烟叶可用性为烟叶生产的质量奋斗目标。他们按照卷烟企业对烟叶质量的不同需求,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烟叶种植区域。
厦门烟厂的烟叶基地,选定在
松溪县,
龙岩烟厂的烟叶基地则选定在武夷山市的
五福区。烟叶基地严格按照烟厂要求,分区域种植烟厂认为烟叶品质好,可用性高的品种。目前,南平烟区已经实现了一个乡镇种植一个烟草品种,而且严格实行单收、单存、单调,绝不与其它品种的烟叶混合,使烟厂有一个充分选择烟叶可用性的机会,受到卷烟企业的好评。
南平烟区认为,在种植烟草品种的选择上一定要服从于烟叶的可用性。目前,我国烤烟的香气质欠佳和香气量不足,是烟叶在可用性方面的主要矛盾之一,而且随着卷烟产品降焦、减害要求的不断提高,这方面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选择和种植高香气的烤烟品种应该是当前的首要选择。对于烟叶颜色虽好,但内在品质潜力较差的烟叶品种,不可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为此,南平烟区的技术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市场对烟叶质量的反映情况,严格规定不同烟草品种的种植比例。既防止了烟草种植品种的单一化,又防止出现种植品种的多、乱、杂,促进了烤烟种植品种的更新换代。
为了尽快提高烟叶质量,改善烟叶的可用性,促进烟叶生产的
科学技术进步,南平烟区近几年来,在当年烟叶生产收购工作结束之后,都要召开全区性的烤烟生产技术研讨会,认真检查总结当年生产技术方案执行中的经验和问题。在广泛收集
市场信息,听取卷烟企业对烟叶质量不同反映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订下一年度的烤烟生产技术方案。技术方案的制订要以推广先进实用的烟叶生产技术为重点,以提高烟叶质量及其可用性为中心。经过广大技术人员和负责烟叶生产工作的领导干部认真补充修改后,各产烟县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并结合各县的实际情况,拿出具体的实施办法。这样年复一年的不断补充、完善,使烤烟生产技术方案,每年都不断充实进去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形成了南平烟厂统一的生产技术奋斗目标和必须执行的技术标准。形成了烟区统一的意志和在生产技术上新的追求。不断攀升的科学技术要求,促使产烟
县市的烟叶生产技术不断更新,不断提高,从而使烟叶生产每年都有新的进步,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2003年南平烟区的生产技术方案已经确定,内容非常详尽,主攻方向明确,措施扎实具体,共分六个方面:即(一)烟叶生产目标(二)烟叶大田长相;(三)主要生产技术措施;(四)改进烟叶烘烤工艺;(五)烟叶分级保管;(六)烤房标准化建设。在技术方案烟叶生产目标的项目中,明确规定了烟叶大田长相、平均单产、上等烟比例、外观质量、化学成份、评收质量等具体要求。在主要生产技术措施一项中,从优化种植布局、种植品种比例、培育壮苗、土壤改良、移栽施肥、
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每一项都有十分明确的具体要求,如同卷烟工业的技术操作规程一样详尽,可操作性很强。
南平烟区从生产实践中体会到,没有明确具体的生产技术方案,就没有生产技术上的前进方向,有了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方案,再加以严格认真的贯彻落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就会把科学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就能实现烟叶生产的高起点。这也是南平烟区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崛起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改进烟叶烘烤工艺,努力提高烟叶质量。
南平烟区深知烟叶烘烤技术,对提高烟叶质量及其可用性的重要性。近几年来,他们集中财力物力,将原有的老式烤房进行了改造,对新建的烤房统一了规格标准。目前所有烤房都具备了热风循环的工艺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又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
烟农烘烤技术和改进烘烤工艺方面来。要求种烟农户每次烘烤烟叶,必须准确记录烤房里不同时期的温、湿度,以便技术人员检查农户是否执行了烘烤工艺,及时发现和分析烟叶烘烤过程出现的问题。在
松溪县的每一座烤房上面,都有一块用水泥糊在墙上的小黑板,记录着烟草技术员何日何时检查烤房温、湿度及烟叶变化情况后提出的具体指导性意见。南平烟区就是用这种逐户指导,真抓实干的办法,培训了大批掌握了先进烘烤工艺的
烟农,使广大烟农从凭经验烘烤烟叶,走上了科学烘烤之路。
从2001年开始,南平烟区烟科所和重点产烟县,针对目前多数烟农能够把烟叶烤黄、烤干,而不能把烟叶烤香的问题,开展了科学实验。他们吸取菲莫烘烤工艺的特点,将烟叶发育良好,成熟度基本一致的烟叶,从叶脉处划开一分为二,用不同的烘烤工艺,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从中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总结出一套具有南平特色的烟叶烘烤方法。用这种烘烤工艺烤出来的烟叶,色泽鲜亮,桔黄色烟多,烟叶香气明显,特别是烟叶中
淀粉含量降低。根据大量的试验结果,最近他们又制订了新的烟叶烘烤工艺,将在全区大面积推广,以便把烟叶在大田生长期间积累的物质,通过先进的烘烤工艺转化成丰富的香气物质,从根本上提高烟叶的可用性及香气质和香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