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投资涉及各产业
当理论界对实物投资和
间接投资条分而论之时,这二者的界限在实践中却并非同样地泾渭分明。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它们相伴相随,有时甚至很难在它们之间划出界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涉及领域
(一)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使大量对外投资行为既有实物投资的内涵,又有
间接投资的手法和特点
在资本市场上,资产表现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1)
现金资产:各种货币资产;(2)实体资产:表现为各种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生产资料;(3)
信贷资产:各种债权债务;(4)证券资产:表现为股票、
债券、
商业票据和各种投资收益凭证等证券。实体资产的国际流动是FDI的本质特征,而
间接投资则侧重于其他金融资产的流动。然而在现代经济中,
实体资本的转移必然大量的借助于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当柯达投资于中国的彩卷行业时,它不是简单地把生产线、管理人员、
专利技术等搬入中国,而是通过
股权投资、
信贷安排、长期合同、现金流动等多种方式进行。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在
金融中介和各种
金融工具的帮助下,这四种资产的相互转化变得越来越便利和快捷。从FDI的发起看,FDI中涉及
间接投资因素的情况简要列举如下:
举例
1.兼并收购(M&As)在FDI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方式也日趋复杂。较之新建方式的实物投资,并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它可以让投资者在进入东道国市场的同时就消灭一个竞争者;而且,它可以让投资者获得公开市场上不易获取的被收购
企业的商标、技术、管理经验、
关系网、销售渠道等等;并购方式建设周期短,使投资者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迅速扩展产品线和营销渠道,从而有利于降低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并购方式还可以让投资者利用东道国
货币贬值、股市大跌、东道国企业面临
财务危机等情况廉价地获取资产从事海外经营。
托宾(JamesTobin)的Q理论为投资者对并购或创建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解释和指导。假设R1,R2分别为收购和新建两种方式的
投资收益率,C1,C2分别为两种投资所须资本的成本。Q1=R1/R2,Q2=R2/C2,如果Q1》Q2,且Q1》1,则跨国公司应选择收购方式进行投资,反之,如果Q2》Q1,且Q2》1,则跨国公司应选择新建方式进行投资。
风险投资讨论
对跨国公司而言,对外投资,不论是间接还是直接,都可以被抽象为一种数字的决策。而对东道国来说,这种投资又具有
间接投资的某些特点。从经营管理的控制权来看,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只是部分地拥有被收购
企业的控制权,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当地优势,跨国公司对被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并非面面俱到。从资源转移的角度看,资源首先是通过
货币资本的形式支付给被收购
企业的原股东的,而随着并购方式的日趋复杂,并购的支付方式可能是股票等
有价证券。而其他技术、管理经验等经营资源的转移则视需要而定,有时这些资源并非由投资者转向被收购
企业,而是相反。当被收购
企业在东道国是上市公司时,投资者既可以通过被收购企业每年的
赢利收回投资,也可以通过出售其股票的形式收回投资。
2.少数股权投资。这种投资虽采用
股权形式,但并不要求对受资
企业的控制权,同时也有别于单纯追求股票升值的间接投资。通常,它是
企业间欲达成某种联盟而采取的形式。随着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如今的商业竞争比任何时代都要激烈、复杂,即使是像500强这样的大
企业也没有能力在各个方面保持领先。为了在
竞争中立于不败,很多
企业积极地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寻求与同行乃至其他行业的优秀企业的合作,以求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通过对对方进行
股权投资(有时这种投资是相互的),可以在加强这种联盟关系的同时保持各自经营管理上的独立性。
3.从FDI的资金来源看,跨国公司海外实物投资的资金来源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1)公司集团内部的资金。(2)母公司以外的母国资金,主要指母公司利用母国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3)东道国当地的资金,主要指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当地资本市场获取的资金,或从东道国的合作伙伴处获取的股东资金。(4)国际资金,指利用
国际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从第二和第四种资金来源看,实物投资和
间接投资只是一线之隔。跨国公司的实物投资行为是由其母国乃至第三国的无数投资者的
间接投资行为所支撑的。
4.从FDI的回收来看,传统的实物投资是通过海外企业的
赢利逐步收回,而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
资产证券化的方式
转移风险、收回投资,从而使得FDI在回收上要利用
间接投资的回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