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期
叶适出生在浙江瑞安县城叶适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贫蒉三世矣父亲性情开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母亲杜氏嫁到叶家的那一年正逢水灾家中器物被
大水冲尽自此更为艰难居无定址先后迁过二十一处穷居如是二十余年11岁时名儒陈傅良在县城林元章家执教叶适经常在林家嬉戏他得到机会从陈傅良学习据他自己的回忆从此受教请益于陈傅良的时间前后有40年之久少年时代从学的学人中可以考定的还有刘朔刘愈刘夙等
13岁时叶适随父从瑞安迁到永嘉今浙江温州15岁学诗学时文这些对他一生学术深有影响宋史本传称他为文藻思英发而全祖望评论说然水心工文故弟子多流于辞章
16岁时叶适在温州乐清白石北山小学讲舍讲习为稻粱谋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乾道三年1167其间从学与结交的师友除陈傅良外还有王十朋的门人叶士宁与林鼐林鼒兄弟等
这十年间叶适到过临安时为乾道九年1173淳熙元年1174叶适上书叶衡叶衡时为签书枢密院事叶适在这封上西府院书中纵论天下大势指出天下之患在于朝廷之上陋儒生之论轻仁义之学则相与摈贤者而不使自守以高世因此他望宰执能够酌古今之变权利害之实以先定国是于天下具体地说一是政治上的有为收召废弃有名之士斥去大言无验之臣辟和同之论息朋党之说重台谏而任刺史崇馆阁以亲讲读二是经济上的措施据岁入之常以制国用罢太甚之求以纾民力三是军事上的广武举之路委诸路以择材鼓舞士卒之勇气不用增兵而加紧训练屯田耕种以代军输四分上流之地积极准备北伐
叶适提出中兴的大略进一步指出关键在于为政要诚赏与罚诚是指发号出令必思生民之大计而不徇乎一身之喜怒赏是指爱人之功求人之善举之公卿之上而忘其疏贱之丑罚是惩人之过明人之恶加之窜殛之戮而遗其贵近之厚以后叶适多次上书朝廷其要点多是这些内容
这一年叶适才25岁这次上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反响他很失望
淳熙二年1175叶适26岁赴武义招明山访吕祖谦与陈亮吕祖谦相聚
求学时期
生于瑞安
叶适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五月初九(公历5月26日)生于瑞安县县城南门望江桥一带一个三世贫穷的知识分子家庭父光祖字显之教书为业母杜氏是一位勤劳贤慧的农家妇女她生于瑞安善于教子给童年时代的叶适影响很大叶家祖籍处州(今丽水地区)龙泉县光祖之祖公济徙居温州瑞安县
迁居永嘉
十三岁随父迁居永嘉(今温州市)时浙南水灾频发叶家遭灾少年叶适无张义德著" style="FLOAT: right" picsrc="d089b986e474067d67096e83" data-layout="right" width="600" height="889" url="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5b6a3275acaf2eddd0f14eebbd110102/574e9258d109b3deb1e1a81bccbf6c81800a4c62.jpg" compressw="148" compressh="220" useredit="1" />定居飘泊于瑞安永嘉间
受教止斋
叶适十一岁寄学于瑞安邻居林元章家林家聘陈傅良为师叶适始受教于陈傅良从游四十余年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学者称止斋先生南宋瑞安##村(今凤川)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集英殿修纂宝谟阁待制曾主讲于永嘉城南茶院寺学塾湖南岳麓书院等创办仙岩书院师从薛季宣结交张##吕祖谦朱熹陈亮等为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叶适陈傅良墓志铭余亦陪公游四十年教余勤矣(水心文集卷16宝谟阔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
求学城南
叶适十四岁在毛主办的永嘉县城南茶院寺学塾读书
问学刘愈
后又在永嘉楠溪从刘愈学习并与当时名流戴溪王楠陈武刘凤刘朔等结识交游问学刘愈宇进之永嘉楠溪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任温州州学学正以义行慈善著称长叶适55岁叶适刘子怡墓志铭余少学于君……
问学王楠
王楠(11431217)字叔号合斋永嘉亭山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官国子司业赣州知州为官刚直为文古谈为陈傅良叶适等人所叹服叶适王楠墓志铭余稚从公至耄水心文集卷王楠墓志铭
从政时期
步入仕途
滓熙八年(1181)叶适三十三岁守制已满改任武昌军节度推官因少师史浩陈凡男等著" style="FLOAT: right" picsrc="c8ab0bcefdb6ac7ab600c88e" data-layout="right" width="600" height="877" url="http://d.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7879fe42a18b87d65442ac1d37092860/d6ca7bcb0a46f21f756c1220f6246b600c33ae6d.jpg" compressw="150" compressh="220" useredit="1" />荐叶氏力辞升招之召改任浙西路提刑司干办公事叶适在苏州游览许多名胜古迹写下虎丘齐云楼灵岩葑门等诗篇淳熙十二年(1185)叶适三十六岁被召人都以宰相王推荐改京官授宣教郎太学正改太学博士
上殿札子
为应召对叶适准备了奏稿四十余篇淳熙十四年(1187)叶适上殿轮对进上殿札子论复仇大事上殿札子提出变国是变议论变人材所以举人事的变革主张深深打动了这个有志恢复的孝宗皇帝的心孝宗看了这个奏札惨然久之
上书荐士
叶适上书丞远相周必大荐举陈傅良刘清之陆九渊郑伯英吕祖俭徐谊杨简戴溪等三十四人这些人后皆召用时称得人叶适上书荐士的举动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反响强烈朱熹在致陈亮的信中十分赞赏叶适(参考朱文公集卷三十六承谕正则自以为进后生可畏非虚言也想已相见必深得其要领恨不得与闻一二)叶适在任满改官的过程中同陈亮朱熹都有书信往来(水心文集卷六)
陈亮集卷二十八·又乙已春书之一正则学识日以超颖非复向时建宁相见之正则也
辩护朱熹
泞熙十五年(1188)六月发生了朱煮被兵部侍郎林栗参劾的事叶适
上辨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激烈抨击林栗以政治权力来压制学术的恶劣行径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先祖徽州婺源迁居福建祟安县绍兴十八1148)十九岁中进士官至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卒谥文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长期在武夷山聚众讲学著作等身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参考宋诗三百首328下图)
再论恢复
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内禅光宗即位叶适以太常博士上书应诏条奏六事再论恢复之事(水心别集卷十五·应诏条奏六事)淳熙十六年五月间周必大免去相职叶适请求外调被任命为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作江陵府修城记陈亮作词祝英台近·六月十一日送叶正则如江陵(陈亮集增订本卷二十九)
踏入仕途
淳熙四年1177叶适得周必大的保荐漕试合格中举人次年春中进士第二名自此叶适踏入仕途叶适在廷对中对孝宗和宰执提出了批评虽然孝宗也力图精实求治但十多年过去了却没有尺寸之效王业偏安于一隅
庶政积废于今日他提出不可因循守旧要革去弊政收复失地
淳熙五年1178叶适授文林郎镇江府观察推官是年母病逝服丧八年服除改武昌军节度推官同年秋宰相史浩推荐叶适等叶适辞不就淳熙九年升两浙西路提刑干办公事居平江今苏州在平江首尾四年淳熙十二年仍在平江冬参知政事龚茂良荐奉召赴临安淳熙十三年1186改宣教郎任太学正次年升太学博士
叶适在奏对中论说国事之中有四难五不可四难是国是议论人才与法度方面的四难现实是兵以多而至于弱财以多而至于乏不信官而信吏不任人而任法不用贤能而用资格叶适向孝宗说此五者举天下以为不可动岂非今之实患欤沿习牵制非一时矣讲利害明虚实断是非决废置在陛下所为耳孝宗早年的锐意恢复的精神此时已没有了对这一番刺耳的忠言也无可如何说自己的眼病很重这样的志向已经没有了谁能担当此任的你就同他说去吧叶适再次进言孝宗惨然久之
淳熙十五年1188叶适除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他向丞相推荐陈傅良等34人后来证明荐人正确这34人被召在朝政中发挥了大作用这一年林栗发起对朱熹的攻击叶适为朱熹伸张说从郑丙陈贾到林栗以道学之名指斥朱熹是没有道理的是小人残害忠良的惯用的手法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孝宗禅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五月叶适任秘书郎仍兼实录院检讨官乞外补添差湖北安抚司参议官作上光宗皇帝札子言国家有六不善即今日之国势未善今日之士未善今日之民未善今日之兵未善今日之财未善今日之法度未善叶适说不先明治国之意使此六者本伤而末坏心蠹而枝披支离而涣散而臣之议论无所复用矣可是仍然毫无反应绍熙元年1190十月叶适以秘书郎出知蕲州
光宗是个有隐疾的皇帝在请立嘉王赵扩为太子等问题上与退位在重华宫的太上皇孝宗有矛盾皇后李氏以及陈源等从中离间自绍熙二年十一月后父子之间隔阂很深从此光宗不朝孝宗朝廷危机加深国事艰危群臣为促请光宗朝重华宫的太上皇可说是费尽心机陈傅良痛哭于庭赵汝愚甚而引裾求光宗朝重华宫太学生也上书绍熙三年十一月叶适等上疏请光宗朝重华宫不从绍熙四年1193叶适奉召赴临安行在十一月除尚书左选郎官光宗很长时间以称疾为由不朝重华宫宫廷矛盾使朝中大小事皆废叶适尽力上言对光宗说父子之间亲爱出于自然不能没有事实而生疑忌光宗有所动心曾两赴重华宫都城临安人听说后都为之欢悦后来叶适又有建言未报但光宗父子之间的矛盾没有解决群臣请光宗朝重华宫成了朝政的焦点
绍熙五年1194六月太上皇孝宗死光宗称疾不执丧事又引发出朝政危机赵汝愚及叶适等人通过韩侂胄请太皇太后吴氏垂帘尊光宗为太上皇立嘉王赵扩即帝位是为宁宗
宁宗即位后朝中又展开新的斗争赵汝愚为宰相韩侂胄自恃立宁宗有功为自己仅迁枢密院承旨很不满意韩赵的斗争不断升级韩侂胄及其周围一批人排斥打击赵汝愚朱熹叶适等赵汝愚被贬死于衡阳叶适也受到牵连韩侂胄与赵汝愚的斗争越演越烈说朱熹提倡的学术是伪学由伪学之禁演变成反对逆党所谓的庆元党禁初韩侂胄用事患人不附一时小人在言路创为伪学之名举海内知名士贬窜殆尽
庆元元年1195叶适为御史胡绂所劾降两官庆元二年1196差知衢州庆元三年朝廷立伪学之籍名单上共有59人叶适在其中
嘉泰元年1201叶适起为湖南转运判官嘉泰二年弛禁迁知泉州次年赴任同年九月应召入对叶适对宁宗说治国以和为体处事以平为极臣欲人臣忘已体国息心既往图报方来可也这番话为宁宗所称许
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叶适说这件事至大至重一定要考虑周密故必备成而后动守定而后战要考虑战事给各方面带来的后果开禧二年1206叶适除工部侍郎韩侂胄进行北伐是要利用叶适的声望但如叶适所料的一样这次北伐条件不充分也没有周密的准备加上用人的不当吴曦的叛降虽然战争初期获得一些胜利但很快战争的形势发生变化金兵南下形势危急叶适乞节制江北在和州滁州等地战斗中他用劫砦等灵活的战术给金人以重创兵退叶适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
叶适在长江以北屯田设置堡坞一面屯垦一面积极备战这些做法很有成效开禧北伐失败史弥远及杨后谋杀韩侂胄取其首级以向金人求和叶适于战端未开之时极力谏止晓以利害在战争中特别是他节制江北的过程中解和州之围实施以江北守江的战略收到了成效这些方面是有功的但中丞雷孝友却弹劾叶适罪名是叶适曾附韩侂胄用兵叶适因此被夺职回永嘉水心村专心著述讲学16年嘉定四年转中奉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获祠禄奉祠凡13年直至嘉定十六年1223辞世终年74岁
学术时期
讲学活动
叶适一生们导重教兴学以培养人为己任少年时期他边读书边讲学中年时期在求学之间从政之暇均设熟授徒晚年居水心村悉心讲学培养大批复合型人才乾道元年(1165)叶适十六岁到乐清白石北山小学舍讲习乾道二年(1166)浙南遭遇特大水灾给叶适讲习生活带来一场灾难
葑门讲学
淳熙八年(1181叶适以浙西路提刑司干办公事出任平江府在苏州葑门讲学授徒培养了滕朗周南厉仲方薛仲庚等一批学者滕庞(1156~1218)长期从叶适游曾佐助叶氏坚守建康击退金兵周南(11591213)宋史有传厉仲方(11591212)陈亮女婿曾协助叶适防守建康在抗金中屡建功勋
台州讲学
叶适罢职还乡后尝寓居台州黄岩温岭一带办学授业培养出陈耆卿吴子良丁希亮等许多名士对台州当时学术界影响颇大后入在台州路桥罗洋街叶适讲学处建毓英庙纪念
水心讲学
叶适被诬罢职后于庆元四年回到永嘉定居水心悉心讲学学生中有宰相王淮之侄王植和黄岩柯大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