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硕士
百科内容来自于:
全日制专业硕士目的就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结构优化;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应用型与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
2009年,教育部进行学位制度改革,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全日制专业硕士开始面向应届生招生,目的就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全日制专业硕士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结构优化;运用“
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应用型与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目的就在于和学术型硕士区分出来,类似于一种“
学士后”的的培养,不在于学术上的研究,只致力于和社会的接轨。2009年教育部推出了“全日制
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势,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最终达到专业型:学术型=7:3,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和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而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继续读博士的学术研究型人才、高校教师和研究院科研人才。
两者都是获得“专业硕士”学位,但是在社会认可度方面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全日制专业硕士是我国把硕士生培养由学术型转向应用型的结果,是以往学术型硕士的改良产物,目的是更好地培养硕士生的应用能力和工程研发能力,国家颁发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是正规学历教育。
GCT在职硕士也是面向应用型,但是修业后不能获得学历证书,学历依然不变,依然是“本科”,但是可以获得学位证书,不是正规学历教育。
2、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的区别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
全国统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
全国统考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
学位
|
硕士
|
硕士
|
硕士
|
招生计划归属
|
国务院学位办
|
教育部
|
教育部
|
招生对象
|
主要面向具有一定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在职人员
|
主要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
|
各类符合报考条件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
|
考生来源
|
联考一志愿报考考生
|
统考一志愿和调剂考生
|
统考一志愿和调剂考生
|
招考时间
|
每年7月份报名10月份考试
|
每年11月份报名1月份考试
|
每年11月份报名1月份考试
|
录取原则
|
招生学校自定
|
统考国家统一分数线
|
统考国家统一分数线
|
教学方式
|
主要利用双休日和假期教学
|
全日制教学
|
全日制教学
|
教学范围
|
按学科领域教学
|
按学科领域教学
|
按学科专业教学
|
录取类别
|
委托培养
|
非定向、自筹经费
|
非定向、自筹经费
|
授位类别
|
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
专业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
学术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
|
培养侧重
|
学术实践
|
学术理论与实践
|
学术理论与应用
|
过程管理
|
单独管理
|
统一管理
|
统一管理
|
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使自已的专业知识的结构及水平以及学位论文达到研究生毕业的水平,这就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