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书目的处理不同于其他百科。所有12500种参考书目被集中在最后一卷中,按主题排列,每个主题下再按文献深浅和难易顺序排列,并提供大量参见。有的书目之后还有简单的介绍,以利读者选择。《科利尔百科》的这一处理并非标新立异,而是同图书馆员、教师和有关专家协商后慎重决定的。书目作用有两个,第一,方便查找(ready reference);第二,有助于自学(self-education)。当一个使用者希望对某一学科或大主题有总体了解或研究时,他不得不查阅分散在各卷有关条目后的书目;如果集中编排,不仅方便查阅,避免重复,而且逻辑性也强,图书相互间的关系较明显。但对于将《科利尔百科》作为检索工具而非教育工具的读者来说,其效果并不太理想,因为他们往往习惯于在条目之后直接能找到参考书目。解决上述矛盾的办法之一是,在利用索引时注意有关索引条下的“书目”,如:
Library of Congress( U. S.)
……
表明卷24,第135页的书目部分,第363条目是一本有关
国会图书馆的图书(The Library of Congress; a picture story of the world's largest library)。这时,索引词条起着书目
主题索引的作用。
最后一卷还有一个有用的附录--学习指南(Study Guide),即将条目内容同学校的课程结合起来,分成22个类,下设子类,将百科条目按学习顺序和难易程度
组织起来,引导学生沿着从宽到窄的路径使用百科,象上课一样,这样就将按字顺排列的、散在各处的有关条目变成一个有学科逻辑的有机整体,这是《科利尔百科》突出教育作用、力图实现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尝试。